山西洪桐大槐树

12 0 2024-05-23
洪洞大槐树地理位置和特点?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它象征着移民子孙的殷盛。这里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明初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

洪洞大槐树地理位置和特点?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它象征着移民子孙的殷盛。

这里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明初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这里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当时明朝***就在这里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有怎样的来历?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现在大槐树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尤其是清明时节前来祭祖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山西洪桐大槐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洪洞大槐树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现在人们来大槐树不仅是游玩,更多的是感受文化,了却寻根的心愿。

苏鲁地区“解手”一词便是能牵涉出洪洞大槐树移民一事。洪洞大槐树,这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象征事物,作为全国唯一“祭祖”和“寻根”的民祭圣地,每年都会有将近有二十万人去寻根祭祖,而坐落在临汾市洪洞县城北的贾村西的大槐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华裔的族谱中,都会有记载,直白了说。我们好多人得祖宗都是从那里迁徙过来的,有人说如果小母脚趾分两片,那就是从大槐树那里迁徙过来的。具体真***有待考证,不过,从那里迁徙至全国各地的人,却是很多。

山西洪桐大槐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不是凭空捏造,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是从民间家谱,还是地方县志记载,都有很清晰的记载,至今在山东的某些地方,祖辈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鸨窝。而且,在好多地方村落中,至今还有一些很有年月的大槐树,据说也是迁徙过来的民众为了缅怀故乡的大槐树栽种而成。

官方记载,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至永乐15年,即公元1417年,将近五十年时间,官方组织移民就有18次之多,而移民地区则是鲁、皖、苏、豫等18个省份,遍布全国500多个市县,涉及八百多个姓氏,可以说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

为什么有如此频繁、如此众多的人口迁徙呢?众所周知,明前元朝末期,那一伙骑马射雕的蒙古贵族统治者对低层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压榨剥削已经到了全民激愤的地步,两者矛盾日益激化,再者天灾不断,旱灾、水灾、蝗灾扎堆的出现,最终使得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起义不断,而元军与配合元军的地主武装,每一次的镇压就是强者冲兵,弱者杀而食之,《元史顺帝本纪》中有记载:拔其地,屠其城。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哇,当时名城扬州被屠只余十八家。直至朱元璋北伐中原,定都北京,元朝乱世才得以平息。


山西洪桐大槐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甚至明建基业后,各地尤其是中原地区仍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太祖实录》有记载: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以至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也不是好人,燕军嗜***,对忠于建文帝人,大肆杀戮。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真定就砍了三万人,白沟河一战,斩首数万,溺死者数十万之巨。而山西却躲过去中原一劫,损失犹以山东为最重,只因燕王北上会战于山东,以至于后来地方官要求移民入住,而朝廷先是散传言说只“山西洪洞县、河北枣县不移民”,使得老百姓纷纷聚集在该两县,朝廷最后重兵围堵,强制迁徙,而且一路武装押解。人有三急不可控,这时“解手”便出现,方便的时候就打报告“解手”,意味解开小手,方便一下。

这便是洪洞大槐树的前世今生,八百年前一家人嘛,说不准,你我均是这大槐树下同根之人。

元朝末年,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与日益激化,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繁,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战争连绵不断,加上各种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

而这时候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朝推翻了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新的***,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晋南是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