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小院

16 0 2024-05-15
请问清宫剧那些夏天冰镇酸梅汤、冰镇水果是怎么来的?没电怎么制冰?或者只是地下水?很多人在看清宫戏的时候会看到冰镇西瓜什么的,可能他们觉得这个是虚构的。其实是真的,在那个时候的确可以吃上冰镇西瓜。那有人就好奇了,说古时有没有电,没有冰箱,他们怎么把西瓜冰镇起来了呢?其实大家都低估了古人的智慧,每到寒冬腊月的时候……

请问清宫剧那些夏天冰镇酸梅汤、冰镇水果是怎么来的?没电怎么制冰?或者只是地下水?

很多人在看清宫戏的时候会看到冰镇西瓜什么的,可能他们觉得这个是虚构的。其实是真的,在那个时候的确可以吃上冰镇西瓜。

那有人就好奇了,说古时有没有电,没有冰箱,他们怎么把西瓜冰镇起来了呢?

其实大家都低估了古人的智慧,每到寒冬腊月的时候,古人就去河面上收集冰块,他们把冰块切割成一块快的,然后运输到地窖中储存起来,等到来年的夏季使用,这个叫藏冰。

皇家冰窖小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那个时候夏天会有专门的人出来卖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中就有介绍夏天卖冰的:“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不过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只有北方冬天才有冰。所以当时夏天能吃到冰镇西瓜,冰镇酸梅汤大多数是北方的。但也不排除有些王公大臣,他们用快船运输冰块到南方去,毕竟杨贵妃连南方的鲜荔枝都吃到了。


在明清时候,北京城的京官会享受到朝廷的特殊福***,冬天会发炭票,夏天会发冰票。这个冬天可以兑换木炭,夏天可以兑换冰块。而且当时外地官员向京官送礼都打着这两个的由头,称之为:炭敬和冰敬。

皇家冰窖小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地方官员、下级官员在夏季到来之际,为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以消暑降温为由,所起名堂,以示“恭敬”,称之为“冰敬”。

冬季有炭敬。与冰敬一样,炭敬是指每当冬日降临,各地地方官员以为京官购置取暖的木炭为名,向其“恭敬”钱财,此所谓“炭敬”。

虽说古时没有电,但古人也发明了冰箱,不过这个只能说是土冰箱,古人叫冰鉴。冰鉴有三个组成部分,外面一个大盒,里面再放一个小盒,在盒与盒的中间有空隙,然后在空隙里放冰块,上面再加上盖子。在1***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就出土了两件冰鉴。那可是战国时期啊,在那个时候古人就发明了这样的冰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伟大智慧啊。

皇家冰窖小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皇宫和各王府官衙都有专门的冰窖的,这种冰窖在地下较深处,用砖块砌成拱形,专门用来藏冰。民间的冰窖也有类似的,但大多数比较简陋,有的形制就是普通的地窖,有的更简单,挖个深坑,将冰放入其中,直接用土埋好了事。

藏冰的具体过程是,在前一年的腊月寒冬,***冰人加班加点的***冰。皇室用冰基本都是从北京远郊的玉泉山***冰,那都是皇室的御用水源地,而普通老百姓用的冰很多都是从城外的永定河***冰。工匠们把冰裁切成大小形状一致的大冰块,用车拉回北京城,放在深入地下的冰窖,由于冰窖温度相对稳定,能够很好的保存冰块。

60年代以前吧。,在中关村路口那儿有一个很大的冰窖。隆冬季节,把新建宫门北边一点的颐和园围墙扒开一个5米多宽的口子,从昆明湖水面凿冰。那时的冰能有半米多厚,工人用冰凿凿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冰块儿。用倒钩将冰拉上冰面。用滑车运到墙外的车上,运到中关村冰窖。那时的昆明湖水清澈透明,站在冰面上可以看见冰层下的水。冰窖是顶层盖着芦苇席和稻草,门口挂着稻草帘的大棚。

清朝年间,夏天就从这里出冰运往颐和园,供***做冰镇食品。在皇城周围也同样分布着一些冰窖,盛夏季节向皇城供应冰块。

北京的冬天大家都知道,那个冷可不是一般的,冰冻三尺以后,民间的以及达官贵人和皇宫都会派人到河里去取冰。

三九天取的冰就储存在冰窖里。北京城现在还有3处,一在紫禁城内;一在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街雪池胡同,号称雪池冰窖;一在北海公园东夹道恭俭胡同五巷五号,号称恭俭冰窖。

雪池冰窖

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能够看到冰箱的原形,是青铜做的-冰鉴,清朝时期就演变成了制冷效果更好的木质冰箱,叫“冰桶”。当时冬天的时候就为夏天做准备,提前储存冰块以备夏天犒劳大臣以及皇族用。在冰桶内部要放上冬天储存的冰块,,然后就可以将酸梅汤、水果镇于冰上。

唐朝有件发明一直被禁止,相传是女性在夏天为了凉爽而发明的一个神器,你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被禁止?

唐朝有件发明一直被禁止,相传是女性在夏天为了凉爽而发明的一个神器,你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被禁止?

在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当中,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季节就是夏季和冬季。一个季节极为炎热,热得让人心里发慌。一个季节极为寒冷,冷得让人身体直打哆嗦。对于古人来说,这两个季节也是让他们觉得最难熬的。冬天还好说,只要有着防寒的物品,还是能够过完冬天。但是夏天就能难受,那时候又不像现在,有着电风扇空调之类的解暑神器。他们在夏天通常就手拿一个扇子,在旁边扇着风。但是扇子的风力小,解热情况也不好。家庭条件好的,家里富裕的都还可以靠着冰来过夏日。但冰这种奢侈物,价格太昂贵了,就连贵族家中对冰的用量都有控制,并不能随意奢侈的用。那既然如此,古人们有什么好的避暑神器吗?

还真有,唐朝时期,有人就发明出了凉爽装。我们都知道古人的衣服非常的厚重,经常都是里好几层的穿在身上。即使在夏天使用薄纱的衣服,但这样多层的套在身上,也会很热。古人们都保守,穿衣不准露胳膊露腿,否则就是行为不检点,所以他们在夏天也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但这只是在大多数的朝代,在唐朝,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对于男女之事看得也比较淡,这就让大家在穿着打扮上有大大的改变。更何况唐朝还以胖为美,都知道胖的人赖不住热。所以他们迫切的想要找到方法来解暑,来让自己感觉到一点凉快。

因此就有女子发明出了袒胸装,说白了,那就是露出胸部。但是这个露出多少?就看女子怎么想的。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神器,这类款式的衣服结构简单,直接将裙子提在胸前就行,接着外面套一层薄又透明的披纱。这样的衣服看起来简单大方,最主要的是特别凉爽。所以一推出以后,在唐朝就受到了无数女子的喜爱,渐渐的大家都开始流行起穿这样的衣服。这样的流行,在武则天统治的时代更是到达了巅峰,基本上全国的女性们都使用上了这样的装扮。

不过流行过后就是低谷,自从唐玄宗坐上皇位之后,他就看不惯这些女子们如此张狂开放的举动。因此打算整理这天下的风气,他不允许后宫的女子们用这样的装扮。而那时候,后宫的女子们基本上就是国家流行风向的指标,她们都不这样穿着了,那其她贵女们当然也就跟着不这样穿了。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些青楼烟花之地的女子们还会有这样的装束,毕竟这样的打扮会让她们显得魅力更足,更能吸引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