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

6 0 2024-05-04
寺、庙、祠、观、殿、庵怎样区别?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卿,职掌布达……

寺、庙、祠、观、殿、庵怎样区别?

——《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汉代,九卿中有鸿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泸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杭州灵隐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字从“示”,从“司”,“示”指“祖先”。“司”本义为“世代从事某专业”,引申义为“专业执掌”、“专职从事”。“示”与“司”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本义: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引申义:名士伟人纪念堂。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

说来这寺、庙、祠、观、殿、庵,平常一看,觉得几乎都是出家人所在地,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实质上区别是很大的。

在一些***里,特别是写宋朝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词:大理寺。大理寺不是寺庙,而是***的一种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一样。也就是说,这个寺,在以前,应该是皇帝的行政机构,大致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

杭州灵隐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佛寺,比如白马寺、灵隐寺等。

庙在我国有很多著名的地方,比如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这样一看,关帝也好、岳王也好,几乎都是被神化了的人物,也就是供奉、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大约是到汉代后,庙就与民间的神社混在一起,然后就扩大了范围,比如敕封、追谥文人武士等等。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杭州灵隐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都的武候祠、为纪念包拯的包公祠等,都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所以祭祀祖先的地方我们叫做祠堂。

一开始祠是纪念那些死去的人,后来为了抬高家族门第之风,也给有名望的活人立祠,叫做“生祠”。

我们想象到的就是道观嘛,也就是道家人修道悟禅的地方。但实际上,观最开始的时候,是天文学家用来观察星象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天文台一样。后来由于古时那些观天象的人,多为道士,道教也有夜观天象的传统,所以就把道士修道悟禅的地方称为观了。

殿一开始的时候,是指高大的房屋,后来慢慢地缩小了范围,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比如寺庙里的大雄宝殿,故宫里的太和殿。

庵一开始的时候,是指小草屋,“结草为庵”,后来很多文人把自己的书房也叫做“庵”,比如老学庵、影梅庵等。汉代之后,对出家的女性有了优待,给她们修了住所,就称之为庵堂,所以,庵就成为佛***尼姑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专用建筑名称了。